我院2022级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开展“科教兴国,青春担当”主题党日活动

创建时间:  2022/12/17  乔雨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是第一动力”。第一次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、集中表达,意义深远。报告指出,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、科技自立自强、人才引领驱动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

1榜样力量

2022年12月15日,2022级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以及积极分子共同开展以“科教兴国,青春担当”为主题的党日活动,此次党日活动主要聚焦科教领域几位青年工作者,讲述他们心怀家国、潜心研究、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故事,希望借此感召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队伍。

杨胜利:致力于煤炭“黑”变“绿”



“如果我们头顶亮起了十盏灯,其中至少有七盏是跟煤炭相关的。”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能源与矿业学院副院长杨胜利教授说。

杨胜利和他所在的团队,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设备稳定性差、围岩控制困难等难题,研发了专用液压支架和设备防倒防滑成套技术;提高厚煤层综放开采回收率很困难,他们于是开发了精细化放煤工艺、智能放煤实验平台、智能放煤图像采集系统等;针对软煤层片帮冒顶严重工作面,创新了煤壁片帮柔性加固新技术。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复杂煤层绿色智能开采,经过在全国10余个矿区推广应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,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这令身为采矿人的杨胜利感到很振奋。他表示,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,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上来。接下来他将与团队一起紧扣新时代对能源工作的新要求,致力于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的科研攻关与教学工作,在煤炭由“黑”变“绿”之路上继续践行初心使命。

殷盼超:将梦想转化为明确人生目标



“科研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。”在实验室里,殷盼超拿起一张看上去像塑料的“圆片”,这是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质子交换膜。据透露,其科研团队在研究利用散射方法表征软物质方面,已经达到与世界齐平的状态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“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。”殷盼超说,作为科技工作者,他一直以此目标来激励自己。殷盼超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7年组建以来,充分发挥本身在大科学装置材料表征上的优势,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在新能源和特种力学材料的需求,形成了系统性的新材料设计理念,指导相关材料的设计和加工。

“我们做的科研就是要切实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。”殷盼超表示,如果能成功找到更廉价、更高效的替代品,那么降低的成本对于这个产业的推动力是非常强大的。如果自己做的事真正推动了产业发展,对国家和社会有用,那比登上福布斯青年精英榜更有意义。

刘颖:别样的“非典型”科学家



2013年,29岁的她来到北大,在燕园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,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博导。如今,她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,是不少科学类颁奖典礼上的常客。

刘颖的工作正是研究细胞如何感知变化,并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。这一课题与一些常见的代谢疾病、衰老相关疾病和癌症都密切相关,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。

刘颖还为乡村孩子带来阅读与科普课,她还参与了电视台科普类节目的录制,翻译过外国科普书籍。对于刘颖而言,科研是“见自己”的过程。她在科研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兴趣、目标,这给了她很强大的内在力量,让她觉得人生每一天都有意义。“见天地”是做科普和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,因为她需要和这个世界打交道,然后理解人生。而教育则是“见众生”,在理解了自己、感悟了人生之后,她将自己的所得所想传授给下一代的学生。

2 党员有话说



支部组织委员师元元首先从自身出发,道出了读博的困惑:自己(甚至大部分人)是否真的能做研究?并结合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对于“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研”解开了困惑,“一个不放弃自己的人,是能成才的。一个不放弃对科学研究追求的年轻人,一定有出头之日。很多学生误以为:一定要IQ150才能做研究;一定要上名校才能做研究;一定要有天赋才能做研究……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就是认为聪明的孩子能做研究,这个选才标准太单一。对学生来讲,你认为你可以做研究的人一定可以做研究”。

支部宣传委员王啸感慨道:我们这些同学相聚在一起着实不容易,整个专业最大年龄差将近20岁,有工作过的、有硕博连读、也有直博的,大家可谓殊途同归,无论如何,都是对未来生活和事业有一定的追求和向往。同时,做科研也是要有一颗英雄的心,比如,大气组的同学想让空气更加纯净,水组的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河流更加清澈等等,但做科研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。生活总会让我们遍体鳞伤,但是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,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,并且依然热爱它。

支部成员张胜华也积极发言:“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”这句话深深的触动到我,不管以后我能成就怎样的事业,我一定会心怀祖国,也会一直记得自己读博的初心以及这些曾经一起拼搏、互相鼓励的同窗。

科教兴国不是一句口号

而是我们每个科研工作者

肩上深深的责任

让我们的青春

在不断地探索中熠熠生光吧!

(供稿:学院新媒体中心、 22级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师元元)

上一条:“走进自然”——我们的地球

下一条:“走进自然”——浩瀚无边的宇宙

版权所有 © 亚星221net - 亚星管理网代理平台入口   沪ICP备09014157   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  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    邮编:200444   电话查询
 技术支持:亚星221net信息化工作办公室   联系我们